11月2日早上9点,龙驹南沟村的常老突感身体不适。他今年67岁,离开工作岗位刚从新疆回到老家。在老伴的陪同下,常老来到商邑社区的丹凤县医院看病,正当他面对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不知东南西北时,门诊护士张阳笑盈盈地来到面前,当问清常老就医愿望后,立即引导他进行登记挂号,搀扶着上了扶梯,到门诊二楼内科诊区看了医生,又一路搀扶他去检验科做了血常规化验。回到诊室,医生开了药后,护士又陪他们老两口去缴费和取药,整个过程45分钟。
当护士把常老送出医院大门时,他再三道谢,并激动地说:“新医院不但盖得好,而且医生护士服务好,在外工作半辈子,还是家乡的人好!”
常老的赞扬正是丹凤县医院搬迁后,服务优化提升的真实写照,这个场景也是县医院六百余职工砥砺前行、团结奋进投身医院搬迁的一个缩影。
早在9月份医院下达了搬迁工作任务后,门诊部护士长张阳和邹彩玲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搬迁过程中新老院区同时开诊,如何做好就诊群众的分流和引导?面对新院区陌生的就诊环境,又如何做好患者的服务?门诊部目前仅有5名工作人员,这些工作怎么开展?
“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当医务科长张超和总护理部主任赵莉接到门诊部护士长的“求助”后异口同声的这样回答。随即,抽调全院实习同学14名支援门诊部提供导医服务;院内“微笑天使”志愿者服务队14名护理人员也踊跃参与其中,就这样,33人的临时导医队伍就这样组成了。
(图为正式开展工作前,每晚进行护理礼仪及导医服务流程培训。)
搬迁全动员
丹凤县医院新院区建筑规模是老院区的2-3倍之多,工作区域和环境大大改变,门诊搬迁和住院病区同步,在搬迁过程中,如何确保患者安全并最大程度上方便患者?只有安全、高效、便民、亲民的服务才能让广大患者尽快适应医院搬迁带来的种种不便。丹凤县医院党委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患者”这一宗旨,制定周密、细致的搬迁工作计划,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每天坚守在搬迁前沿,发现问题及时讨论研究。
在业务科室搬迁前一天,院党委又发出号令:院内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便民服务队伍中去!”10月24日至10月30日,又有十名行政后勤的党员干部加入门诊导医队伍。其中院审计科科长任宏卫临近退休,仍主动请缨给就诊群众做引导、解释工作;公安科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引导、疏导车辆停放、接待患者;总务科、设备科、信息科的工作人员深入临床一线,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
工作全天候
10月24日,门诊部副护士长邹彩玲带领6名工作人员在老院区执行就诊群众解释、指引、分流等工作任务。其余人员均新院区:门诊大厅总服务台4名,门诊大厅1-4楼扶梯、直梯口各2名,内科诊区、外科诊区各2名,检验大厅2名、住院楼结算大厅4名……人员定点、定岗、定责,所有导医服务人员必须执行“首问负责制”,一个人把一个患者管到底。
白天提供导医服务,晚上加班熟悉工作区域、工作流程,讨论当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和医务科深入沟通,第二天搬迁哪个科室,大概搬多少患者?合理调整工作思路,调配人力。
服务全流程
随着新院区的扩大和功能的完善,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服务半径越来越大,服务的精细化和人性化要求更高。门诊服务始终把“一站式”落实到每个点位,一改过去“人找服务”的现状,变为“服务找人”。
住院楼下的住院结算、医保结算窗口“合二为一”,患者在一个窗口前就能完成出院结算、报销全流程。患者从进医院大门开始,门诊部工作人员就主动上前询问,提供帮助:老、弱、病、残、孕等患者从门诊到病床的“全程式”服务,危重病人的“双人式”导医陪护服务;对老年患者手把手进行电子医保、就诊卡、微信支付等操作,特别是针对山区患者和老年患者乘坐扶梯时,在每个楼层扶梯口专门安排的工作人员,主动伸出双手迎接、搀扶,防止患者跌倒;引导患者就餐、打饭……每个就医环节都能让患者感受到温馨,真正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投入全身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细微之处,方显为民情怀。
为维护妇女群体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营造良好的人口生育环境,方便“准妈妈”哺乳,医院在门诊一楼大厅西侧设置了“母婴室”,配置了婴儿车、沙发、饮水机等,工作人员还从家里拿来了儿童玩具,精心布置,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在门诊一楼导诊台配置了便民服务箱,放有老花镜、手电筒、针线盒、水果糖等,还提供免费轮椅、热水等。在门诊每个楼层都有导诊人员,主动向患者提供就诊导向、健康咨询、医疗协助等服务;针对老年人、军人、残疾人士等特殊患者,开放绿色通道持续提升便民服务能力。
“迁建县医院”是丹凤县委县政府建设“康养之都 ”,整合全县医疗资源、促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纳入政府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从“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丹凤县医院将紧紧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继续瞄准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坚持细处着眼、以小见大,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实际成效,全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丹凤县医院)
我国将逐步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到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我国将逐步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在确保服务质量和签约居民获得感、满意度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积极扩大签约服务覆盖率,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从2022年开始,各地在现有服务水平基础上,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每年提升1—3个百分点,到2035年,... 【详细】
陕西制定2022年卫生健康工作 1月18日下午,西安交大一附院紧急改造扩容的门诊血液透析室投入使用,为疫情下封控管控区透析患者就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保障。本报记者 杨小兵摄本报记者 杨静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回望过去的一年,疫情防控经受住重大考验,健康陕西建设扎实推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医改和改善医疗服务取得新成效,“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保障不断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持续发展……2月15日召开的202... 【详细】
家庭病床:医养结合在路上 为深入推进老年健康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发展,进一步增加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供给,精准对接老年人群多样化、差异化的医疗服务迫切需求,2021年3月,西安市莲湖区作为陕西省首个家庭病床服务管理试点区县,先行探索家庭病床服务。一年时间过去了,家庭病床服务在莲湖区开展的情况如何?家庭病床服务能否顺利推广?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3月17日,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给患者讲解家庭病床医保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