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部分“老年病”年轻化现象

2022-07-26 10:47:4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成都7月25日电 题:警惕部分“老年病”年轻化现象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董小红

  14岁的童童还在成都读初中,最近却有了一个“小糖人”的身份。“孩子平时喜欢吃肉,长得比较胖,没想到这么小得了糖尿病。”童童的妈妈李女士带着孩子在医院检查发现,童童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显示是2型糖尿病患者。

  长期以来,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被认为是“老年病”,患病群体以老年患者居多。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一些二三十岁甚至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患上了“老年病”。

  “老年病”年轻患者增多

  记者近期在四川多家医院相关“老年病”科室走访发现,看病的不少是年轻人。多位一线医生说,糖尿病、高血压等过去被视为“老年病”,现在确诊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门诊发现年轻的‘糖人’越来越多了,不少年轻人血糖都偏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副主任李华琦告诉记者,近年来,该科室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不少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也患上了糖尿病。

  21岁的小陈在成都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最近总感觉头晕乏力,以为是工作较累休息不够,到医院检查被告知已经是个“糖人”,空腹血糖严重超标,需要立即吃药干预。

  “平时很喜欢吃甜食,经常喝奶茶,有时候一天好几杯。总觉得年轻身体好,没想到居然得了糖尿病。”小陈说。

  记者调研发现,除了糖尿病以外,高血压、脑卒中等传统的“老年病”也“盯”上了年轻人。不少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在过去30年里,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心梗等通常被认为是“老年病”的疾病,初发年龄持续下降。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正在给一位年轻患者测量心率。受访者供图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中,2012至2016年“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0.9至63.4岁,首次发病年龄构成中,40至64岁年龄段占比已经超过66%。该报告还指出,发达国家脑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在75岁左右。从总体上看,我国脑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临床上看,这几年二三十岁的年轻脑卒中患者增多了。其中甚至不乏18岁以下的青少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柳华说。

  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大约每6个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风险者中,就有一个是“90后”。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代理主任张震则表示,曾经见到20多岁就发生心梗的患者。

  三重原因致“老年病”年轻化

  为何“老年病”的年轻化趋势日益凸显?

  ——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的“催化”。

  李华琦、柳华、张震等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老年病”的年轻患者,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例如,熬夜、久坐、吃外卖、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酗酒等。除了易感基因的遗传之外,很多年轻患者确诊“老年病”,都是由于这些后天不良习惯导致的。

  此外,一些医生告诉记者,部分年轻人一边酗酒抽烟、大吃大喝不顾及身体,另一边却按“偏方”乱吃药,加速了疾病的发展进程。

  ——知晓率低、检查率低、治疗率低。

  以糖尿病为例,全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在30%左右,诊断出患有糖尿病之后,患者的治疗率为26%左右,而采取降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控制率能达标也仅为40%左右。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还有很大的空间。

  2019年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64.4%的人并未接受过医学治疗。

  ——年轻人营养健康意识淡薄。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青少年喜欢购买各种“垃圾食品”,有的家长采取放任的态度,认为只要吃了不生病就没多大关系。多位医生表示,这种行为将给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加强提前干预管理

  避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老年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专家呼吁,加强健康营养知识的普及,提升“老年病”在年轻人中的知晓率,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常见“老年病”的预防措施。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心脑血管等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专家呼吁,要加快建设心脑血管、糖尿病、脑卒中等“老年病”的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加强国家层面的年轻人健康风险干预管理。

  专家表示,风险预测模型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病”预防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加快对年轻人、老年人等不同风险人群制定不同的干预管理方案。

  当前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融合应用,有利于加强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病”的健康管理。

  张震等专家认为,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老年病”的管理,是随着病程进展不断进行调整的长期过程。随着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融入,“互联网+医疗”更符合年轻患者的看病习惯。


推荐阅读

我国将逐步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到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我国将逐步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在确保服务质量和签约居民获得感、满意度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积极扩大签约服务覆盖率,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从2022年开始,各地在现有服务水平基础上,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每年提升1—3个百分点,到2035年,... 【详细】

陕西制定2022年卫生健康工作 1月18日下午,西安交大一附院紧急改造扩容的门诊血液透析室投入使用,为疫情下封控管控区透析患者就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保障。本报记者 杨小兵摄本报记者 杨静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回望过去的一年,疫情防控经受住重大考验,健康陕西建设扎实推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医改和改善医疗服务取得新成效,“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保障不断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持续发展……2月15日召开的202... 【详细】

家庭病床:医养结合在路上 为深入推进老年健康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发展,进一步增加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供给,精准对接老年人群多样化、差异化的医疗服务迫切需求,2021年3月,西安市莲湖区作为陕西省首个家庭病床服务管理试点区县,先行探索家庭病床服务。一年时间过去了,家庭病床服务在莲湖区开展的情况如何?家庭病床服务能否顺利推广?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3月17日,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给患者讲解家庭病床医保报... 【详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