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确,教育是关系国家发展、希望和未来的基础,教育强才会国家强,教育兴才能国家兴。教育是由千千万万个学校来实施的,是一个系列工程,具有紧密的连续性,每一个阶段都为另一个阶段奠基和服务。无论是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必须保证方向正确,优质发展。一所学校好不好,能不能做到社会认可、家长满意,我认为必须实现三个目标,即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很大的教育智慧,所以做为一个合格的教育人,需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紧扣教育脉搏,成就学校和学校里的每一个师生。
学校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既有硬件的要求,更有软件的“打磨”。我想最重要的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好的校园文化,就像一个磁场,吸引着校园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会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那些看不到的隐形文化会更有感召力。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应的孤立的,应当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丰富。坚持守正创新。所以一个优秀的学校一定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
关于教师成长,我想关键是教师的精神成长。精神是“根”和“魂”,如何培育教师的精神高地,是需要很大的教育智慧。一所优秀的学校,一定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无私奉献、温良儒雅、谦虚努力、积极进取、团结拼搏、每纳百川、真诚友善”等优秀的人性密码。这种精神的培育,并不只是学学书本、提提要求、定定规矩,而是激发和唤醒。变“要我优秀”为“我要优秀”,变“要我进步”为“我要进步”,把“自律达人”根植在每位教师的内心深处,自觉践行,深入骨髓、融于血液。教师作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者,特别是基础教育有着基础性、发展性,更需要与时倶进,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永远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所以教师的终身学习、终生成长,显的比任何行业都更加迫切。从内打破的是成长,而从外打破的是食物。“双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高频词和关键词,字面看来是“减少”,但对教师而言,对课堂教学而言,一定是增加和求变。对教师的能力应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持续赋能。对课堂教学而言,需要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参与、自主探索。要改变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结构和活动结构,以及从课堂教学方式,作业设计、到学习评价和课程开发在内的整个学习过程。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也是这次培训给我的最大启发。有位校长总结的教师专业成长“1234”就很有借鉴性。即一个目标,就是形成学习组织内部合宜的成长环境,也就是师生成长共同体。耕作两块田,即促进学习发生和教师的教学。行走三条路径,即达成个人成长、同伴互助、实践与反思。突出四个特征,即情境化、自构建、专业性和内驱力。如果把这些精神吃透了、践行了,由教师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我想一个学校真正的教育也就发生了。
学生成才是一所学校永恒的目标。大的方面来说,学生是赓续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希望。小的方面来讲,学生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繁衍兴旺的基础。所以说教好一个学生成就一个家庭。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繁荣一个国家。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和沃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是国家提出的学生成才的标准。一所合格的学校应当把学生成才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当前来看,学校教育发展到了瓶颈期,五育中的劳动教育基本上是每一个学校教育的短板。学生不识五谷苦,不懂劳动艰辛已是社会一大问题。因为缺乏劳动实践,所以学生在书本知识的堆砌下,鱼龙混杂的各种错误价值观的诱导下,自私自利、性格扭曲、铺张浪费、自大妄为的孩子比比皆是。所以我认为当前学生的成长应当从劳动入手,重视学生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在劳动中学会付出、懂得感恩,增强体质,增强责任意识,增长见识,感悟劳动之美和劳动之乐。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和环境。(旬阳市构元初级中学 张均业)
陕西中考6月18日至20日举行 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2022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于6月18日至20日举行。参加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为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笔试科目为生物学和地理,共2科2卷,两科满分值各60分,考试时长各60分钟。八年级学生实验操作考试科目为信息技术上机操作和生物学实验操作,两科满分值各10分,考试时长各15分钟。九年级学生笔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化学、历史,共7科7卷... 【详细】
解决青少年成长“烦心事”——陕 累计募集捐款和物资5900余万元,援建革命老区希望小学12所,直接服务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灾地区青少年6万余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共青团陕西省委希望工程公益志愿指导中心、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实施陕西希望工程“七助一度”行动的具体成果,也是社会爱心的流动、善意的绵延。陕西希望工程“七助一度”行动,以提升服务青少年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助推助学兴教、助魂育人、健身强体、科... 【详细】
教育部等四部门:竞赛结果不作为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近日,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对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印发了新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管理制度,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更好地发挥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 《管理办法》要求,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