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近年来,高坝店镇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服务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探索出一系列创新措施,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镇域社会治理初见成效。
志愿“小服务”赋能“微治理”。全镇建成文明实践站所23处,创新“服务得积分、积分享服务”双向积分运行模式,注册志愿者3120名,发布志愿服务项目6个,有序开展“红马甲齐上阵”、“志愿同心战疫情”、“清垃圾美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被评为“商洛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福寿生日会、红马甲齐上阵志愿服务项目获山阳县学雷锋最佳服务项目称号被评为“商洛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创新“小举措”,助推“大文明”。在富桥社区创新移民后扶“213”模式,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群众会,发放移风易俗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单、倡议书25000余份,制定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双6条”,推行“2115115”硬规定(过事只过婚丧 2 种事,宴请只请 1 次客,送礼一律 100 元,宴席每桌不超 500 元,宴请规模不超 100 人,每盒香烟不超 10 块钱,酒水不超 50 元),切实减轻了人情负担,文明之风蔚然成行。
建立“小公约”,释放“大效能”。在鱼塘、双寨村突出家风家训,深入开展“一约四会、两榜三制度”专项行动,每季度对照村规民约要求,开展一次道德评议,进行一次两榜公示,落实一次表彰奖励,着重挖掘崇德向善的先进典型,指导宗族祠堂建立家风家训,引导群众开展移风易俗,摒弃封建迷信、邻里猜疑等陈规陋习,弘扬勤劳节俭、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实现乡村长效常治实现乡村长效常治。
推行“小制度”,解决“大问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调解邻里纠纷,在蔡家庄村创新推行来访群众说事理、法律顾问说法理、乡贤能人说情“三说三联三提升”基层治理模式,组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能人”调解室,培育“法律明白人”,聘请“五老”调解员,确定信访代理投诉人,建立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机制,做实“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在一线遏制消除矛盾纠纷苗头。进一步创新“防查化审”调解邻里纠纷工作法,2023年化解矛盾纠纷350件,并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汪玉、程美)
西安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7月1日,西安市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本次推出的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有蓝田县樊家村“人居环境创造资源、筑巢引凤促乡村振兴”、阎良区“两平台三机制”乡村治理等案例。这是在去年发布“西安市首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基础上,盘点全市“三农”工作的新经验新亮点,旨在持续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书写新篇章。西安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遵循中央政策的重要指引方... 【详细】
陕西7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 4月12日,省乡村振兴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协、省工商联等7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从突... 【详细】
2021年陕西向乡村振兴重点帮 2月11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2021年,我省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45.73亿元,占下达到县总资金量的48.13%;实施项目8250个,占项目总数的35.38%。去年以来,我省在国家确定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选择12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特色的县,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