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美多汁的贾三灌汤包子(资料照片)。
华君武为贾三灌汤包子画的漫画(资料照片)。
贾三中华果木笼(资料照片)。
一个精美的六角笼屉,几个晶莹剔透的灌汤包,再加一小碗香醋蘸汁,生活的烟火就这样在西安人的舌尖绽放。 “一种小吃能让这么多人记住西安,这就是贾三对西安的贡献。”这是贾平凹在《朋友》一文中对贾三灌汤包子的评价。著名作家高建群称赞贾三灌汤包子“天下美味一包裹之”。 无论何时,走进西安贾三灌汤包子馆,那永远热气腾腾的灌汤包子就像西安人的日子,蒸蒸日上,滋味绵长。 A 品味美食 感受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来西安必须得来回民街,来回民街必须得吃贾三灌汤包子,今天一尝果然名不虚传。” “这包子的皮真薄,拎起来能看到里面的汤在晃动,倒出来刚好一勺,太厉害了!” “今儿突然就想吃贾三灌汤包子,一下班就冲过来了,不得不说品质依旧,还是那个老味道。” 无论是第一次品尝的外地游客,还是从小吃到大的老西安,提起贾三灌汤包子,总能感受到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在西安回民街麻家什字的西安贾三灌汤包子馆老店里,一个服务员端着高高的一摞蒸笼走来,在食客期待的目光中,放下还冒着热气的灌汤包子,转身走向另一桌。三四桌下来,服务员手里已是空空如也。望眼欲穿的食客只能期待着下一次服务员出现时,能端上自己点的那笼灌汤包子。 等到那心心念念的灌汤包子终于上桌后,可别着急下筷,它的吃法可大有讲究——“夹起汤包戳个洞,勺子接住汤流尽,先品鲜汤一口香,后吃包子更尽兴”,这是店里墙上挂着的吃法说明,短短四句话却不那么好操作。因此,在贾三灌汤包子馆里,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食客左手拿勺,右手捂嘴,不时发出“嗞嗞”的声音。这时,隔壁桌的老西安通常会会心一笑。这笑里有了然一切的自信,也有对自己第一次烫到嘴的温馨回忆。 西安的美食好像吃起来都有点“不容易”,需要很强的参与感和仪式感。想吃泡馍得先把馍掰成指甲盖大小;油泼面上桌得自己反复搅拌均匀,让每根面条都粘上油泼辣子和醋吃着才香。吃贾三灌汤包子要先倒汤,再喝汤,最后才能一口吞下。这可能就是长在城墙下的人们的生活情调和品位。 B 一脉相承 探寻老字号的“秘密” 20世纪90年代,因为贾三灌汤包子的火爆,麻家什字的灌汤包子铺像雨后春笋般冒出。几十年过去了,贾三的店里始终热闹,其中的“秘密”还得从贾家的历史谈起。 据贾家族谱记载,早在明代,贾家人举族迁至西安,依寺而居,依坊而商,在麻家什字开设馍庄、粮行、醋坊等。1903年,贾家的生意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回坊“贾家四红”的兴盛格局,贾家包子的雏形也在这时出现。 改革开放后,贾三正式进入餐饮行业。在发扬光大先辈经验的基础上,贾三对包子的技艺进行了改进,不仅融入了原籍江苏启东的继母刘敏带来的江南汤包的技艺,还掌握了妻子何院贤传授的何家麻花面食绝技。技艺上的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让贾三灌汤包子在口味上脱颖而出。南北美味、几家绝技就这样被贾三包裹于小小的汤包之内,出现在西安人的餐桌上。 食材是成就美食的关键,品质是每个老字号永远的追求。创业初期,贾三推着三轮车去胡家庙菜市场买菜,到后来开车去农村地里现摘现买。“那时,赤水镇的赤水大葱是陕西最好的葱,韩城的‘大红袍’是最好的花椒,我就开上车去当地农民地里买,只为保证食材的品质和新鲜。”贾三回忆。 早年为了给灌汤包子挑选一款最好的香油,贾三硬是将家里变成了“实验室”。他将市面上不同牌子的香油买回家,倒在贴了编号的盘子里进行实验。筷子蘸上香油放在距盘子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上方,根据香油滴落的频率,找到合适黏稠度的香油;1小时、2小时、3小时,观察香油的褪色情况找出味道最浓的香油……可即便如此严苛挑选出的香油,他也只会使用半年,半年后再重新挑选,只为保证原材料的品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贾三灌汤包子能在美食之都西安占有一席之地,离不开几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秘密武器”。 炉灶可谓是厨房的灵魂,赋予食物生命。贾三厨房里的多功能蒸汽炉灶曾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多功能蒸汽炉灶能瞬间产生强火,使包子馅儿缩紧,汤汁渗出,这是决定贾三灌汤包子独特品质的关键。”贾三说。 盛放灌汤包子的笼屉,“学名”贾三中华果木笼,也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主要材质为苹果树、梨树和核桃树等。蒸制包子时,果木天然的香味完美浸入包子中,使包子别具一番风味。 如今,贾三又打算对笼进行创新升级。他说:“之前笼的四个面刻的是梅兰竹菊,现在我们打算在剩下的两个素面标上包子所含的热量及功效,适应现代人追求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个小小的汤包,不仅让人能尝到人间美味,更能从中品出一个老字号对美食的坚持和追求。 C 传承创新 让老字号迸发新活力 近年来,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人工、店面租金等成本越来越高,同时,许多餐饮店的经营不断走下坡路,地方美食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快到没有时间在店里慢慢品尝美食,外卖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贾三和女儿也考虑过做外卖,但鉴于灌汤包的特殊性以及对品质的追求,他们打算将厨师直接“外送”到顾客家。“我们已经在小范围试验过,孩子的满月宴或小型家宴上,让厨师带着食材上门现做现吃,效果很好。”贾三说。 面对餐饮业发展的瓶颈,贾三一直在思考:温州小商品能销往全世界,兰州拉面红遍了全中国,西安拥有众多美食,能不能将这些特色小吃集合起来,打造一个走向全国的品牌,使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当地就能品尝到来自西安的匠心美食? 去年,贾三成立了西安贾三回坊美食孵化站,依托高校专业人才进行一对一的立项合作。目前这个孵化站已开始运作,承担起了贾三灌汤包子专用设备设施的研发,为实现工业化生产服务。这个孵化站的最终目标是为整个西安餐饮规模化经营服务,帮助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我希望从自身做起,带动更多商户,发挥西安的优势,将西安美食做大做强,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贾三说。(记者 杨露雅)
陕西让市场主体拥有更多获得感 2月10日,市民在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曲江新区分局综合服务大厅咨询企业开办事项。■ 2021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提升市场准入环境,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93.66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3.78万户,创历史新高,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多新动力。■ 2022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市场秩序治理,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激发市场主... 【详细】
陕西银行业机构打出优化账户服务 3月2日,企业工作人员在长安银行总行营业部办理小微企业开户手续。2021年以来,我省银行业机构为新注册小微企业累计开立账户19.83万户,累计降低小微企业支付业务成本4797.01万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3.55万户。整合企业开户资料,打通企业开户全程网上办“最后一公里”,5000余个银行网点推广简易开户服务,安排专人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账户应急响应机制实现“即见即办”“即开即用”……为践... 【详细】
“个转企”转出发展新天地 为进一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省市场监管局出台相关措施,支持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力争用3年时间,鼓励引导1万户以上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从当学徒到自己开店,经过几年的发展,西安市民袁晓春的口腔门诊初具规模,自己也积累了成熟的技术和经验。但如何让口腔门诊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西安市临潼区相关部门在了解到袁晓春的情况后,鼓励他从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