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本报记者 杨小兵摄
《秦岭记》之《后记》手稿。 本报记者 柏桦摄
“秦岭最好的形容词就是秦岭。”写了一辈子秦岭的贾平凹,再次着墨秦岭之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近日,贾平凹新作《秦岭记》在《人民文学》(2022年第2期)节选发表。不同于他以往发表的长篇小说,《秦岭记》更趋于志怪奇谈的笔记体小说,55个章节各有不同的故事,却在山石草木、世事纷扰中透露出秦岭的无限可能与无法被掌控。如《人民文学》卷首语所评价:“阅微杂览间,隐约可见生存的时变境迁之痕、风俗的滤浊澄清之势,以及山地深处的人生底细和生活况味。”
■ “秦岭最好的形容词就是秦岭”
早在2017年写小说《山本》之时,贾平凹就想写一本“秦岭志”,整理秦岭的草木记、动物记,虽未能完成,却收获了许多流传于秦岭之中的传奇故事。2021年,贾平凹创作《秦岭记》,更像是完成早就打了千百遍腹稿的“秦岭志”,近80天,一气呵成。
《秦岭记》全书共3个部分:“秦岭记”“秦岭记外编一”“秦岭记外编二”。“秦岭记”是主体。“秦岭记外编一”共有17个章节,写的是秦岭太白山的世事。“秦岭记外编二”则收录了7篇各自独立的旧作。贾平凹在《后记》中坦言:“我曾想过把‘外编一’再写一遍,把‘外编二’的叙述角度再改变,后来这念头打消了。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吧,年轻时脸上长痘,或许难看,却能看到我的青春和我一步步是怎么老的。”
十多万字的《秦岭记》共55章,每一章都没有题目,因为作者不愿起题目。在“秦岭记外编一”中,贾平凹尝试着以实写虚,“固执地把意念的心理的东西用很实的情节写出来”。他说:“写作说到底,都是在写自己。你的能量,你的视野,你对天地自然、对生命的理解,决定着作品的深浅和大小。”
《秦岭记》没有气势雄伟的描绘,没有潸然泪下的煽情,朴素的语言、奇趣的故事所讲述的秦岭,有你未曾见过、思考过的另一番面目。作者似乎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却不愿直白剖析,非要“授人以渔”,让读者于云淡风轻间去体悟另一番韵味与玄机。如他所说:“写时浑然不觉,只意识到这如水一样,水分离不了,水终究是水,把水写出来,别人用斗去盛可以是方的,用盆去盛也可以是圆的。”
“秦岭实在是难以识得的,面对秦岭而有所谓识得者,最后都沦为笑柄。”秦岭之于贾平凹,更似写作的使命。几十年间,从秦岭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到沧桑巨变,从山水草木到飞禽走兽,从秦岭里的商州到整个秦岭,贾平凹的创作始终离不开对秦岭的深深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他说:“愈是写作,愈明白了你的无知和渺小。越写越有了一种敬畏,敬畏大自然,敬畏社会,敬畏文字。作品常常是在这种敬畏中完成的,只想把自己体悟的东西表达出来,而不仅仅是用一个传奇的故事或一些华丽句子去取悦读者。”
“《秦岭记》写毕,我都不知还能怎么去说秦岭。”贾平凹说,“秦岭最好的形容词就是秦岭。”
■ “秦岭和秦岭里的我”
生长于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的贾平凹,用文学记录着秦岭这座伟大的山脉和它所滋养的人们,见证着秦岭的光荣与梦想、曲折与辉煌。
20世纪80年代,贾平凹就在其第一本小说集《山地笔记》中拉开了他描写秦岭历史地理和现实生活的序幕。之后,他创作的《商州初录》《商州再录》《商州又录》《太白山记》《怀念狼》等,皆是真切反映秦岭的作品。
2005年,贾平凹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秦腔》。此后十余年间,贾平凹相继推出了《高兴》《带灯》《古炉》《老生》《极花》等5部叙写秦岭山区百年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山乡巨变的长篇小说。
多年来,贾平凹创作的关于秦岭的作品堪称中国城乡尤其是秦岭山区变革的百科全书。从记录改革开放初期商州山乡巨变的《浮躁》到描写秦岭山区或城乡接合部变迁的《土门》《高老庄》,从反映城镇化进程中秦岭山区农村及农民变化的《秦腔》《高兴》到“秦岭的百科全书”《山本》,贾平凹从商州着眼,再放大到整个秦岭。几十年间,他始终执着地叙写着秦岭历史的光荣与苦难、现实的振兴与忧患。
可以说,秦岭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根据地,无论是其生命故事还是文学创作,都与秦岭有着不解之缘。用他的话说,就是“秦岭和秦岭里的我”。《秦岭记》的发表,再次刷新了读者对贾平凹及其关于秦岭的文学书写的认识。
“写作到化境,舒阔自在。天地间无数的生命和信息,你都感知和捕捉到了。”看完《秦岭记》后,《当代》杂志主编孔令燕第一时间给贾平凹发去信息,“《秦岭记》就是你的《山海经》《离骚》《洛神赋》《聊斋》啊。想象奇丽,意象丰沛,气韵生动又意味深长!大好!太不一样了!”
作家、秦岭文化学者王若冰认为,贾平凹用几近绝迹的笔记体写秦岭,让秦岭的地理、历史、人文以及生命万象等一一呈现,写出了秦岭的精气神。
“《秦岭记》以山川为经,以人事为纬,缀玉连珠,妙笔生花,厚积薄发。有的故事看懂了,有的没看懂,有的不知理解得对不对……”更多读者看后,感受到了作者“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却又不能尽悟其中的关窍玄机。
万物皆需留白,而《秦岭记》的留白正是秦岭的无限可能与无法被掌控。(记者 柏桦)
精彩福虎年 文化进万家 瑞雪落长安,福虎送春来。街头巷尾,红彤彤的灯笼点亮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喜气洋洋采购年货的身影透露着人们对阖家团圆的渴望,洋溢着喜悦的脸庞满含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氤氲的烟火气息在人声鼎沸中升腾,浓浓的年味儿在三秦大地上蔓延。这个年你是怎么过的?读书、逛展、看演出、听音乐、学才艺、同艺术家线上互动……春节假日期间,全省各地1100多项线上线下文化旅游活动和你一起温暖平安过大年!如虎添“艺” 精彩演出不... 【详细】
2023中国诗词大会丨高燃的人 中华儿女从不缺少燃烧的斗志,也从不缺少温暖人心、燃烧自己为家国的广阔胸怀,“燃”精神成为刻入中华文化的鲜明印记。这些丰富而高燃的情感经过诗人之手流淌进诗歌里,伴随着《2023中国诗词大会》呈现到观众面前。自开播以来,《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欢喜”恭贺新春,用“寻味”欢度新年。正值初六,在假期的最后一天,节目第三期以“燃”为主题,为观众朋友们加油鼓劲,点燃奋斗的新篇章。“燃”是中华民族的品质“燃... 【详细】
“文学陕军”用文字记录时代 2020年以来,陕西作家出版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题材文学作品超过50部,讴歌时代精神的纪实文学类作品超过100部;2022年,陕西作家的3部作品获国家级文学大奖——陕西作家所著的《张富清传》《国家至上》等作品摆放在书店的显眼位置。 记者 戴吉坤摄读者在书店专柜选购陕西作家创作的脱贫攻坚系列题材图书。 记者 戴吉坤摄“陕西省作协一次就推出8部反映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文学作品,全国罕见,令人震撼!”3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