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东壕村 陶浒 绘
□冯兆龙
出和平门右拐,沿环城南路西行,路南就是以前的东壕村。十多年前,我在宣传部门做通讯干事时,曾采访过该村居委会主任邓菊梅建设社区、为群众服务的先进事迹。那时的东壕村已经“撤村转居”好多年,是文艺路街道办辖区的一个居委会。如今,再次走进东壕村,接待我的邓菊梅已是环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了。
也许是东壕村历史短,也许是它“撤村转居”时间早,东壕村的名气远不如它的近邻李家村,也不如和它同处环城南路的仁义村,这两个村子都有五六百年历史,而东壕村的历史还不到百年。
我沿环城南路西行,这条路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是一条羊肠小道,1951年开始修建,当时是泥结碎石路面,1970年铺成沥青路面。2000年后,又陆续进行了综合治理,分快慢车道、人行道,2012年,又建立了下穿式立交,铺设了绿化人行道,使环城南路与护城河已成为环城公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走过长胜街北口就到了写有“东壕村小区”的门楼旁,门楼矗立在环南路上,正对面就是环城公园。公园里人们三三两两,或散步,或谈心,或健走,或慢跑……有些散步的老人手里拿着一个收音机,边走边听,有人围在器械旁,一边运动着,一边聊着天下大事,说着家长里短。不远处二三十人的合唱团一首接一首地唱着老歌……目之所及,广场舞、秧歌舞、广播操跳得热火朝天,他们当中就有许多是东壕村的人。
西安能有环城公园,得益于名扬天下的古城墙。它四四方方,巍峨雄壮。因有了它,军阀刘镇华围城8个月,却久攻不下。从此,“二虎守长安”家喻户晓。上世纪60年代初,西安城墙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1983年,才开始修建环城公园。那时的环城公园不过是栽了些树,修了些假山,没有草坪和众多的绿色植被。而当初作为战争防御设施的护城河,只是担负起城区防洪和雨水调蓄功能,成为城市雨水调蓄库和泄洪干道。东壕村原村民王天锁说,他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城墙下捉迷藏、躲猫猫,在护城河里打水仗、捉鱼儿。到了上世纪80年代,大量废水、污水排放到护城河里,河水变浊变臭,浮萍和垃圾布满了表面,部分区域河水甚至接近干涸,露出了黝黑的淤泥。人们从河边路过,都要捂嘴掩鼻。
1998年,护城河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清淤,千余解放军官兵日夜奋战的身影曾感动了无数人。2004年和2009年,西安市又先后对河道进行了河堤加固和清淤改造,并从历史文化、景观生态、水功能等方面入手,做到截污与清淤相结合,净化与美化相结合,使河水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紧接着,政府又对环城公园进行景观提升改造,使得护城河、古城墙、环城林组成的环城公园成为西安一道亮丽风景。近在咫尺的东壕村人成了环城公园的受益者。
东壕村小区的这个门楼是在一条四米多宽的消防通道上修建的,我沿着消防通道向里走,消防通道的东隔壁是省外纺家属院,西隔壁是市外贸大厦,向里走百余米,顶头是省保险公司家属院,右拐五十多米就是东壕村小区。小区的四栋多层楼房就蜷缩在院子的西南一隅。
东壕村以前的范围,东西在雁塔路与文艺北路之间,南北从建西街到环城南路。这一带在唐108坊中属于平康坊。因其紧随皇城,坊内也不乏豪门大户,像河南郡公褚遂良、右相李林甫这样的豪门大户就有20多家。褚遂良是虞世南之后唐太宗最喜欢的书法家,想必在此也留下了不少墨宝。有意思的是,平康坊内还有一片娱乐区。唐朝名妓王苏苏、杨妙儿均是在此红极一时。可以想象,当年的平康坊里,车水马龙,歌舞升平,一定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据《开元天宝遗事》第二卷载:“长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可谁曾想,曾经名扬天下的平康坊,千年后,却成了埋人的墓地。王天锁说这一片地方解放前大部分是义苑,义苑就是埋人的墓地。那时有许多在西安经商的外地人,由于远离故土,交通不便,大都在南院门建有商会会馆,会馆的人去世后不能及时运回故里,就在当地下葬。为了寻找墓地,众多商会大都选在了南门外的东南方向,也就是现在的文艺路东边这一带。因为那时的西安城,出了城南门,就是现在的长安北路,路西有南郭村、南关村;路东有仁义村。仁义村的东边就是田间野外。这里离城近,又无人居住,是购买义苑的理想之地。当时最著名的有山西义苑和岭南义苑,现在的省体委、省人民剧院那一带都是当年山西义苑的地方。王天锁说,最早居住在东壕村的人家应该是饶家和陈家。这两户都是城里的商会雇来看管义苑的,饶家看管的是山西义苑,陈家看管的是岭南义苑,为了能让他们安心看管,商会还为他们盖了房、建了院。解放后就因为这两家有房有院而被定为地主成分。
东壕村的人来自天南地北,大部分都是从外地逃难来的穷苦人。87岁的任玉琴老人就住在东壕村小区三单元,她说自己七八岁时随父母从南山逃荒到西安,刚开始住在现在文艺北路华仁医院那一带,当时叫东新村。由于是茅草房,不能作为久留之地,没多久全家又从东新村搬到了东壕村。那时,人们把这里不叫东壕村,叫南窑。当时南窑没有几户人家,除了饶家和陈家在坑上面,其余人家就住在靠环城路的大坑里。当时能住人的大坑有三处,分别在今天的市群众艺术馆、阳光丽都大剧院和西安市93中学。这些逃荒要饭无处安身的穷苦人,就在坑里靠北面的墙上挖口窑洞作为栖息之地。任玉琴说她父母从东新村搬过来,刚开始是住在现在的阳光丽都大剧院那个地方的大坑里,后来父母去世,把她托付给别人抚养后,她才离开了大坑里的那口窑洞。
那么,这些大坑到底是怎么来的?朱士光主编的《古都西安——西安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一书里提到,1926年4月,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城时,为了瓦解城内军民的顽强抵抗,于当年麦收之际,下令焚毁了城外十万亩麦田,又在八九月间强征数十万民夫,围绕西安城挖了一条宽深各六尺的壕沟,企图断绝城内所有物资来源。我想,环南路的这些大坑是不是就是那时留下的。
老人回忆说,那时候的城南,除了大南门还有一个小南门,小南门在大南门的西边,大南门的东边一个门都没有,后来的文昌门、和平门、建国门都是解放后开通的,那时出了南门朝东,几无人烟,看到的是涝池、壕沟、义苑及少量农田。义苑最显眼,都用围墙围着,并修有门楼,门楼前还摆放着两个石狮子。而一些买不起墓地的穷人,人死后就在义苑的墙外面找个地方埋了,现在的文艺北路顶头靠西边的地方,解放前也有一个大坑,坑周围杂草横生,野兽出没,成了没人去的荒凉之地。时间长了,那片地方就逐渐成了穷苦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后来,人们就把这片地方叫“乱葬坟”。民国前后一直到解放初,这片地方还成了枪毙人的场所。“死娃抬出南门啦!”说的就是即将押赴刑场,到“乱葬坟”执行死刑的囚犯。解放后,这里又成了倾倒垃圾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初才逐渐被平整成农耕地。
解放后,政府将居住在壕沟底下的人纷纷迁移到壕沟上面,因饶家和陈家被定为地主成分,他们的大部分财产被政府分给了穷苦人。王天锁家就分到了两间房。
解放前,饶、陈两家虽然比较富裕,但其经济来源大多为看管义苑的收入,占有的土地并不多,其余人大都以出卖苦力为生,根本没有土地。所以,解放后东壕村的集体土地就是被平掉的义苑这一块,大约60亩,集体土地面积在碑林区是最少的。1958年,经过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东壕村的叫法才渐渐被人们熟知,其行政关系隶属雁塔区永宁人民公社管理,1982年1月,西安市政府将插花在碑林区的雁塔区永宁人民公社及其下辖的23个自然村划归碑林区管理,这其中就包括东壕村(生产大队)。
解放后,东壕村土地先后被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西安市第一保育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陕西省歌舞剧院等单位征用。
1983年,东壕村“撤村转居”,劳动力分配到工程企业。1995年由西安市外贸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就地安置,现为西安市文艺路街道办事处环南路社区东壕村小区。
5G时代,这些“神奇”体验值得 在语音通话时,智能音频系统自动屏蔽环境中的“键盘声”“宠物叫声”等噪音;在视频会议中,视频系统自动识别“乱入者”并将背景虚化;当有伪基站试图入侵你的手机,蜂窝网络安全连接技术能自动将“垃圾短信”屏蔽……5G时代,不只是“快”。在骁龙技术峰会体验区,一个个“神奇”的体验,不禁让人们对5G与智能终端的未来有了更多期待。嘉宾在骁龙技术峰会体验区5G智能终端应用。受访者供图进入数字时代,伴随着5G、人工智... 【详细】
3月5日22时44分“惊蛰”: 新华社天津3月4日电(记者周润健)“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北京时间3月5日22时4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九九”已尽,大地春回,万象更新,风和日丽,草木初萌。“春雷响,万物长”,沉睡一冬的蛰虫也开始惊醒而出。海报制作:方金洋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进入“惊蛰”节气,是为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春季第三个节气,也是仲春开始的标志。... 【详细】
让露营更生活 4月9日,在西安市杜邑遗址公园内,各色帐篷星星点点散布在草地上。 记者 文超摄4月9日,市民在公园草地上搭起帐篷。4月9日,3位少女戴着可爱的墨镜在草地上自拍。4月3日,高山草甸上的游客已经搭好帐篷、支起天幕,准备露营。4月3日,在西安市蓝田县流峪寺村,来此露营的家庭点亮了氛围灯,为山间添上了一抹亮色。4月8日,在西安市长安唐村·南堡古寨内,游客在露营。4月15日,在西安市长安区天子裕村,游客们露... 【详细】